烟台海洋监测连续3批次共8个项目通过国家级能力验证
烟台海洋监测连续3批次共8个项目通过国家级能力验证
精准监测,筑牢“蓝色防线”
日前,在自然资源部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开展的全国自然资源检验检测机构能力验证中,烟台市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中心参加的“海水中总铬的测定”“海洋沉积物中砷的测定”“海洋生物体中铅的测定”共3个项目全部考核合格,圆满通过能力验证。
值得一提的是,自2022年自然资源部首次开展检验检测机构能力验证以来,烟台连续3批次共8个项目全部通过国家级能力验证。
“这标志着中心的人员业务能力、仪器运维能力和实验室管理能力得到有效验证,为今后海洋监测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支撑。我们将继续高标准、严要求,聚焦‘规范化、精细化、专业化、精准化’四化建设,推动全市海洋监测预报工作实现新突破,积极为海洋强市建设贡献力量。”烟台市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中心副主任迟守峰表示。
海洋监测和科研
创新能力持续提升
“烟台东部海域将有0.4米小浪,风浪向东南。”生活在海边的人们,对海洋环境预报一定不陌生。
实际上,绝大多数沿海和海上经济活动都离不开海洋监测和预警预报体系的建设。成立于2001年的烟台市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中心,负责全市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海洋生态预警调查监测、海洋观测预报、海洋灾害调查、海洋防灾技术支持、海域使用动态监管。中心通过了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CMA),具备开展海水、海洋沉积物、生物体残留、生物共4大类47个项目的监测能力。
烟台市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中心主要承担全市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全市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监测和全市赤潮、绿潮专项海洋生态预警监测任务。每年出海航程近2000海里,采集海水、沉积物、生物生态样品4000多个,上报各类数据1万多组,为保障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海上绿水青山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撑。
烟台市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中心建立“业务+科研”融合发展新模式,围绕行业发展瓶颈问题开展技术攻关,近3年来,先后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山东省海洋与渔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科技奖7项。
推出国内首个“和美海岛”
海洋预报服务产品
6月5日,烟台推出国内首个“和美海岛”海洋预报服务产品。“和美海岛”由自然资源部组织评定,全国首批共有33个海岛入选。其中,山东3个海岛获此殊荣,全部位于烟台,分别是南长山岛和北长山岛(岛群)、大黑山岛、砣矶岛。为更好地服务“和美海岛”健康可持续发展,烟台市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中心联合山东省海洋预报减灾中心,正式启动烟台国家级“和美海岛”海洋预报工作。
烟台国家级“和美海岛”海洋预报产品是国内首个为“和美海岛”精准定制的海洋预报产品,旨在践行自然资源部关于和美海岛“生态美、生活美、生产美”的建设要求,为海岛休闲渔业、滨海旅游等产业发展提供精细化海洋预报服务,对于提升“和美海岛”综合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扩大“和美海岛”影响力,促进“和美海岛”“三美”融合发展,努力构建海岛保护与开发全国样板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可通过“烟台市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中心”微信公众号查阅烟台国家级“和美海岛”海洋预报信息。
开展专项预警监测
保障海洋渔业绿色发展
今年以来,烟台市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中心组织开展了全市赤潮、绿潮专项海洋生态预警监测。编制印发了《2024年烟台市赤潮、绿潮专项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工作方案》,完成了4—5月份烟台北部海域绿潮预警监测和5月份全市赤潮监控区预警监测,共布设监测站位28个,采集水质、生物、沉积物样品400多个,获得各类监测数据1200余组。
“根据今年黄海浒苔绿潮暴发时间偏早、规模偏大、位置偏北的特点,早谋划,早准备,密切关注浒苔绿潮发展趋势,做好大型藻类预警信息接收和分析研判,建立日报告制度,于6月2日启动《烟台市南部海域大型藻类预警信息》编发工作,每日将预警信息及时报送至市政府、市直相关部门和相关区市,目前共编发66期,为全市浒苔绿潮灾害防控处置工作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市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中心副主任王东亮介绍。
在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监测方面,编制了《2024年烟台市海洋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方案》和《2024年烟台市陆域工厂化和池塘海水养殖尾水监测工作方案》。高质量完成5—6月份全市主要海水养殖区8个站位的海水、生物生态等要素监测,获得监测数据400多组。扎实推进海水养殖尾水监测工作,上半年共对全市不同养殖类型的126家陆域工厂化和池塘海水养殖单位开展了海水养殖尾水抽检,获得监测数据1000多组。为保护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科学指导渔业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决策依据。
来源:烟台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