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为王,挺起东营市高质量发展脊梁
比学赶超,项目建设加力提速
发展是纲,项目为王。在各地比拼项目、争先发展的当下,项目建设的快与慢、优与劣,直接关系着一个地方的发展成效。
活动中,与会人员切身感受到了东营“加速度”。山东欧亚年产45000吨聚酰亚胺高分子单体材料项目,历时13个月建设,提前半年建成,将于8月上旬试生产。项目全部达产后,将成为全球最大、种类最齐全的聚酰亚胺单体生产销售基地。
在胜利方圆年产14万吨高端助剂及涂料新材料项目现场,一期项目正在试生产中。“一期项目建设年产1万吨水性涂料、2万吨环保型油性涂料、1万吨粉末涂料,计划于8月上旬正式投产。”项目负责人介绍道,“二期建设年产14万吨聚丙烯酰胺项目,目前已全部建成,8月中旬进行试生产。”
山东华泰纸业股份有限公司300万吨/年浆纸绿色智能一体化项目,于2023年初开工,已完成投资80亿元,其中30万吨/年化机浆、200万吨/年纸机技改已于今年3月建成投产,70万吨/年化学木浆板块计划年底前全面完成。
一个个大项目、好项目建设全面发力、后劲十足,让人印象深刻、信心倍增。
“通过项目展示,全方位感受到各县区、功能区鼓足干劲谋发展,凝心聚力抓项目,奋勇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蓬勃活力。下一步,市工信局将坚持以推进新型工业化为引领,以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为目标,围绕项目建设主战场,全方位抓服务,全天候抓保障,全过程抓落实,全力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陈桂林表示。
在感受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劲动能的同时,与会人员不断思索、探寻再掀项目建设热潮的新路径,为全力“拼经济”赋能增势。
“我们将聚力抓好海上新能源项目、亿吨深水大港建设等用海要素保障,加快把海洋资源优势转化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党组书记、局长薄纯全表示。
链式布局,集群发展步伐加快
链式发展是现代产业最显著的特点。
此次活动中,一批延链补链强链项目让人眼前一亮。
振华石油化工顺酐联产项目,是碳四产业链下游项目,原料产品与上下游实现互供,将一般化学品转化为高端化工产品,为进一步向可降解塑料等新材料方向延伸提供了支撑。
胜通光科年产20000吨超薄MLCC用光学级聚酯基膜项目,投产后,将依托聚酯基膜产能优势,向“显示模组”和“电子元器件”方向延伸产业链条,着力打造集合上中下游光电新材料产业园。
产业链条越长,产业集聚效应越强,产业发展潜力就会越高。
在诺宸股份有限公司高端卫生用品研发制造基地,与会人员切身感受到了项目跟着产业链走的独特魅力。该公司按照“丙烯→丙烯酸→高吸水性树脂→高分子复合芯体→卫生巾及护理用品”发展思路,持续向产业链下游布局项目,推动企业由“工厂”转向“卖场”,迅速发展成为江北规模最大、全国最具成长性的高端卫品行业独角兽企业。
华泰化工绿色海洋新材料产业基地项目,布局建设6条产业链上的12个子项目,全部建成后,构建起海洋新材料上、中、下游循环化全产业链体系。
方向引领是谋划发展布局的关键,近年来,东营以“链长制”为抓手,“一链一策”打通堵点、接通断点,加快集群发展,推动新型工业化“质效双升”。2023年,全市规上工业总营收达到1.01万亿元,跃居全省第三位,今年1到5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7%,居全省第二位。
项目是产业链发展的根本支撑,也是延链补链强链的重要载体。放眼全市,总投资5042亿元、年度投资1217亿元的320个省市重点项目加力提速,这是东营发展的底气所在。今年上半年,全市103个省级重点建设类项目开工率达100%,年度投资完成率62.8%;300个市重点建设类项目开工率87.7%,年度投资完成率58%。
创新驱动,核心竞争力稳步提升
此次现场推进会中,“四新”经济项目11个、占比达到44%,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经济项目3个。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区域发展的“第一动力”和活力因子。
“科研实力居全球前列,目前有6个产品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在道合药业全产业链生物医药产业项目现场,与会人员听到讲解后既惊叹又自豪。该项目主要建设医药中间体生产基地、创新原料药共享平台、原料药生产基地。
类似的项目,还有很多。汉德氢能源装备制造项目,自主研发并下线1300标方碱性电解水制氢设备,填补国内制氢领域多项技术空白;胜动集团燃气内燃机项目,建有国内唯一的“国家级燃气内燃机装备自主化研发制造基地”,牵头制定行业标准,核心部件全部自主生产;万豪化工绿色环保制剂项目,生产工艺国内首创,生产车间在国内同行业率先实现自动化、无人化操作。
“行业领先”“填补空白”“打破国际垄断”,一路走来,此类词语频频出现。
为什么?
在狠抓科技创新这条发展之路上,东营从未缺席。
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成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15个、省级125个、市级573个,打造形成了以国家级创新平台为龙头、省级创新平台为支撑、市级创新平台为基础的科技创新支撑保障体系,累计开展核心技术攻关、解决技术难题1100余项,产业创新支撑能力不断增强。
“各县区、功能区聚焦新质生产力,大力发展新型储能等未来产业,培育了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科技项目,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劲活力,深受震撼,备受鼓舞!”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晓慧说。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下半场”的哨声已经吹响,全市人民在新的起点上,将继续凝心聚力抓项目,把握机遇快发展,不断增创东营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在开创高水平现代化强市建设新局面中展现应有担当、作出更大贡献。
信息来源:东营日报